課程名稱:民俗“好好”看
期  別: 103年度 - 第1期
校  區: 龍山
課程編號: A108A
類  別: 學術社會科學類
授課教師: 游淑珺
簡歷介紹: 中國文化大學文學博士,現擔任中國文化大學、實踐大學、臺北商業技術學院等校兼任助理教授,主要教授現代小說、台灣俗語、大一國文等課程。
課程時間: 星期一 晚上 07:00~09:30
課程規劃:
課程理念: 民俗,是常民生活中展現的傳統風俗民情,是通過約定俗成的默契而流傳下來的族群慣習。台灣民俗的範圍含括了生命禮俗、宗教信仰、歲時節慶等等,或許你不知道,在你生命的重要階段,生活的各項禁忌,民俗都如影隨形的伴你一起成長。
民俗如此切身的課題,怎能不好好認識它!讓民俗“好好”看,帶你親近民俗,讓你不僅看懂它,也要讓你親身“瘋”民俗,盡情體驗充滿活力的台灣。
教學方式:
教學目標:
課程備註: 若遇全國疫情警戒,無法進行實體課程時,將按照教育局公告規定停課並適時辦理退費或等待實體復課。
進行方式: 1.室內教學。
2.戶外田野調查。艋舺老街踏查與寺廟巡禮、大甲媽遶境進香一日體驗。
3.課堂討論與交流。
選課要求: 任何對台灣民俗有興趣的朋友,歡迎加入。
成績評量: 出席情形20%、課堂表現30%、期末成果發表50%
推薦書目: 臺灣民俗采風(一、二、三),台中:文化部文化資產局。
學雜費用: 三學分 3000 元 ,雜費另計。新生加收報名費與製證費
社區服務:
永續發展: 何謂SDGs
課程影片:
課程綱要:
週次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
第 1 週 台灣民俗如何看怎麼玩。 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、田野調查、評量項目說明。
第 2 週 俗語講民俗(一) 1踏話頭:俗語中的台灣經驗。
2故鄉的俗語。
第 3 週 俗語講民俗(二) 生命禮俗、宗教信仰、歲時節慶等民俗現象。
第 4 週 宗教瘋民俗(一) 1民間信仰概說:眾神的故事。
2三月逍媽祖。
第 5 週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一日體驗 進香體驗為全日活動,戶外課計兩週課程。
第 6 週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一日體驗 進香體驗為全日活動,戶外課計兩週課程。
第 7 週 宗教瘋民俗(二) 七月輪普度。鷄籠中元祭、頭城搶孤、新埔義民祭。
第 8 週 民俗踏查之寺廟巡禮。 艋舺的信仰中心:走訪龍山寺。戶外課。
第 9 週 公民素養學程週(本週例行性課程停課,請師生另選專題聆聽演講)
第 10 週 儀式話民俗(一) 1生命禮俗中的通關儀式介紹。
2神秘的牽車藏。
第 11 週 儀式話民俗(二) 漢民族人之外:原住民的祭典儀式介紹。
第 12 週 小說談民俗(一) 1小說概述。
2婦人桃花與觀落陰、承嗣制度。
第 13 週 小說談民俗(二) 中元的構圖—好兄弟的狂歡節。
第 14 週 我的民俗經驗實錄篇 分享、交流、記錄,寫下你的民俗經驗。
第 15 週 影像看民俗(一) 1看誰在說話?
2電影看民俗:艋舺、陣頭、總鋪
第 16 週 影像看民俗(二) 1紀錄片觀看民俗。
2你所看見的民俗與生活。
第 17 週 民俗與禁忌篇 遵守禁忌,盡情體驗。認識禁忌大問題。
第 18 週 你欲安怎看民俗 學員座談與學期成果展。

授課教師簡介
教學理念
知識需要活用,文化需要體驗,與生活結合的教學是我一貫的理念,而透過深入淺出的課程安排,採取互動教學的方式,引導學子慢慢進入課題的主軸,並透過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,期盼由閱讀、思考到完整的陳述,樂學與樂活,讓學習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。
1.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。
2.實踐大學博雅學部兼任助理教授。
3.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。
4.臺北商業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。
教授現代小說、台灣俗語、台灣民俗、大一國文等課程。

線上報名招生截止
請至現場報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