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現任校長:余宗澤 先生
讓萬華人心中的千帆再起
各位親愛的學員與社區的居民,大家好!非常感謝大家對臺北市萬華社區大學的一直以來的愛護與支持。
目前台灣社會正面臨急驟的變化,「人們愈活愈老、而卻愈生愈少」「結婚愈結愈晚、不結愈來愈多」「步調愈來愈快,溝通愈來愈差」「變化愈來愈快,差異愈來愈大」,人對於終身學習的需求也愈多樣、要求也愈高。台灣在「終身學習」的倡議與推展上,是一個非常讓人驚豔的亮點經驗,而「社區大學」的蓬勃發展,可以說是另類的「台灣奇蹟」。
我們來環顧一下我們所處的場域。常聽到有人說:萬華是台北的母親,這句話是不錯的。因為我們只要看看台北城的東、西、南及北門的位置,而萬華就剛好在外頭,就可以知道是先有萬華才有台北城的建立。萬華的歷史最早可以溯節至1709年「陳賴章」墾號申請開墾的範圍開始,逐漸發展至今已有310年。在這充滿歷史記憶的老城街區裡,處處可見老台北繁榮發展的過往。因此,如何「盤點過往草根深邃精緻文化,形塑新造明日萬頭鑽動繁華」是可期待的,也是我們的當務之關鍵。
愛家基金會非常榮幸的在101年八月受教育局的委託,開始參與萬華社區大學的經營,在既有的良好基礎上,秉持了「協力萬華成為友善公民社會的創新學習引擎中心」的願景,以「環境守護、文化深耕、社區培力、家庭共學」四大主軸從事社區教育。萬華社區大學在進入第21年之始,如何迎接外在環境的變遷所帶來的衝擊、掌握新的契機,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,我們列出5項主題作為發展的方向:
1)老人照護終身學習—勇敢變老,愈活愈好;長幼共學,青銀共創。
2)氣候變遷環境守護—溫馨和樂的家;優質的隔代教養。
3)族群融合家庭共學—社會融入的因應進程。
4)數位進展轉化商機—生活模式的改變與新商機的創生。
5)社區創新公共參與—提升志工組織的效能與回饋系統。
這就意味著社區大學需要更多的走出協辦學校的範疇,進入社區生活的實戰場域,讓學習成為更有效的學習是社大需要面對的挑戰。因為「從『知道』到『做到』是世界上最長的距離」,「用理論來指導實務、在實務中驗證理論」,讓老師、同學們在一起,可以「學七次、做二十一次」,從『論證、驗證、辯證到確證』才能真正把課堂上所學的,不知不覺的成為每天的生活方式與樣貌。
我們在社區的每一位居民實際上都可以是「社會創業家」。在不知不覺中,不管我們願不願意,我們已經和大家共同創造、共同分擔、也共同分享了所經歷和創造出來的成果,只是有些人做出的影響比別其他的人更大或者更好而已。所以「社會創業家」這個名詞是一連串的光譜,而不是一個單一的標籤,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避免的角色。因此,培養社區居民成為稱職的「社會創業家」是社區大學責無旁貸的責任。
讓我們一起參與社區大學的學習,經營而成長,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,竭力成為「稱職的社會創業家」。本著「願意圖利不特定的第三人」的精神,營造萬華成為更人和善的城市,讓萬華人心中的千帆再起,重現萬頭鑽動的繁華。
|